兴证全球、交银施罗德这两家"主动权益老炮",也开始捧起 ETF 的"饭碗"了。
国庆前,兴证全球刚上报首只 ETF(专注了 22 年主动,终于忍不住了),交银施罗德时隔 14 年重启 ETF 线——这波操作直接炸了基金圈:到底是 ETF 市场太"香",还是主动权益不好做了?
看看前三季度的数据秒懂: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 ETF 规模已经向万亿元进发;15 家基金公司迈入 ETF "千亿俱乐部",其中富国基金、汇添富基金、海富通基金和鹏华基金 ETF 规模年内实现翻倍……
今天就带你看看,这场"得 ETF 者得天下"的游戏,到底卷到什么程度!
ETF "千亿俱乐部"升至 15 家
其中 4 家年内规模翻倍
如今的 ETF 市场,对基金公司而言可谓"兵家必争之地"。那么,前三季度各大基金公司在 ETF 市场的版图有何变化,行业竞争格局正如何演绎?假期快要结束了,我们趁机给大家捋一捋。
先来看下基金公司 ETF 整体规模的最新排名情况。Wind 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30 日,55 家公募机构合计管理 5.63 万亿元规模的 ETF 产品。其中,华夏基金管理 ETF 规模达 9035.59 亿元,率先突破 9000 亿元大关;易方达基金紧随其后,ETF 管理规模达 8621.53 亿元,年内新增规模达 2603.12 亿元,增量规模保持领先地位,大有加快步伐追赶的势头。
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一线"双雄"齐头并进向前冲,华泰柏瑞基金 ETF 管理规模也逐步逼近 6000 亿元,不过年内新增规模为 1277.79 亿元,增量仅为前两名的一半左右,因此只能暂居唯一的"准一线"阵营。
前三名之后,由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和博时基金组成的二线阵容竞争非常激烈。首先,这 6 家基金公司 ETF 管理规模多集中在 2200 亿元~3700 亿元区间,排位随时可能出现变动;其次,年内新增规模多集中在 1000 亿元~1300 亿元区间(博时基金 854 亿元稍差一些),增量规模显示冲劲较足。
其中,南方基金和嘉实基金 ETF 规模均超 3300 亿元,在二线阵营中暂时领先,南方基金年内新增规模达 1268.95 亿元,相对更加稳健。
值得关注的是富国基金,其 ETF 最新规模为 2683.09 亿元,较年初的 1302.91 亿元实现翻倍,年内新增规模达 1380.16 亿元,领衔二线阵营,整体排名也从年初的第 10 名跃升至第 7 名。另一方面,华宝基金从年初的第 6 名掉到第 10 名,其最新 ETF 规模为 1946.24 亿元,离二线阵营的主要规模区间并未差太多,不过年内新增 ETF 规模仅 332.57 亿元,冲劲相对不足导致其逐渐脱离二线阵营。广发基金顺势从第 7 名升至第 6 名,ETF 管理规模达到 2733.45 亿元。
此外,国泰基金、博时基金稳定在第 8 和第 9 的排位,前者冲劲相对更足,年内新增规模达 1068 亿元,跟上了二线阵营的强势扩容步伐。博时基金年内新增 854.96 亿元,增长劲头不错,但要跟上二线阵营的步伐略显吃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VCG41N1809103617
截至 9 月 30 日,已有 15 家基金公司 ETF 管理规模超 1000 亿元,相较年初增添了 3 家。其中,汇添富基金从年初的 674.26 亿元飙涨至 1351.92 亿元,年内实现规模翻倍。海富通基金和鹏华基金年内分别新增 687.33 亿元和 585.53 亿元,年内规模也实现翻倍,跻身 ETF "千亿元俱乐部"。
与此同时,海富通基金的排名也从年初的第 16 名上升到第 14 名。另一方面,排名明显下滑的是天弘基金,从第 14 名落至第 17 名,年内新增 ETF 规模仅 287.17 亿元,显著落后于原本同等身位的竞争对手 500 亿元级的增量。工银瑞信基金顺势从第 17 名上升一位。
最后来看一下 ETF 管理规模 TOP20 的门槛之争,大成基金取代平安基金暂时进入前 20 强。之所以说暂时,因为两者规模相差并不大(不到 40 亿元),只是大成基金年内新增规模相对更具有冲劲。
港股通互联网 ETF
年内规模猛增超 750 亿元
前三季度,在各大基金公司 ETF 版图大扩张的进程中,哪些产品贡献最大?接下来,我们来看下各家 ETF 大厂的头部产品情况。
首先看下华夏基金,截至 9 月 30 日,公司旗下管理规模超 200 亿元的 ETF 达到 8 只。其中,沪深 300ETF 华夏和上证 50ETF 规模分别为 2280.61 亿元和 1804.57 亿元,年内规模增长 640.54 亿元和 289.45 亿元,成为华夏基金规模增长的稳健基石。此外,恒生科技指数 ETF 和机器人 ETF 为华夏基金前三季度贡献了显著的增量规模,分别新增 222.14 亿元和 186.61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华夏基金旗下科创 50ETF 年内规模下滑 173.14 亿元,主要源于高达 518.8 亿元的净赎回。
再来看易方达基金,旗下 ETF 管理规模超 200 亿元的产品达到 10 只。其中,沪深 300ETF 易方达贡献了 585.01 亿元的年内规模增量,成为第二只突破 3000 亿元大关的巨无霸 ETF。从头部产品可以看出,易方达基金前三季度可谓"多管齐下",股票型、跨境型和债券型均有规模新增显著的产品。股票型产品中,除沪深 300ETF 易方达外,创业板 ETF 贡献了 186.93 亿元的增量,规模也一举突破 1100 亿元;跨境型产品——香港证券 ETF 规模陡增 256.7 亿元,年内增长高达 295.62%;年内新品公司债 ETF 易方达更是直接从 0 拉到 219.25 亿元。
接下来,华泰柏瑞和南方基金均有 4 只 ETF 规模超过 200 亿元。不过两者头部产品结构有所差异,华泰柏瑞是沪深 300ETF 一家独大,规模高达 4255.77 亿元,继续领跑全市场所有 ETF,其他 3 只 200 亿元级产品只能算是稳定发挥。南方基金方面,领头产品中证 500ETF 规模达 1400.99 亿元,在细分宽基 ETF 中实现差异化领先,此外年内新品上证公司债 ETF 也带来不俗的增量。
最后来看一下嘉实、广发、富国、国泰和博时基金等拼杀最激烈的二线军团,基本都是 3 只产品规模超 200 亿元(富国基金为 2 只)。嘉实基金仍以老牌产品沪深 300ETF 打头阵,该 ETF 规模逼近 2000 亿元,表现依然稳健;广发基金 3 只头部产品规模比较均衡,2 只跨境型产品彰显其在这一细分领域的布局。
富国基金头部产品虽然仅 2 只,但都是细分领域的龙头,港股通互联网 ETF 年内规模新增 754.63 亿元,成为全市场年内规模增加最多的 ETF;政金债券 ETF 规模 437.1 亿元,处于债券型 ETF 领先阵营。
前三季度,国泰基金的亮点在行业、主题 ETF,公司旗下证券 ETF 年内规模猛增 269.71 亿元,总规模突破 500 亿元,强势步入行业 ETF 领先阵营;博时基金也是走的差异化路线,旗下 3 只头部产品均非股票型 ETF,可转债 ETF 规模突破 600 亿元,商品型产品黄金 ETF 基金规模突破 300 亿元,巩固了在同类产品中的领先地位。
两家主动投资大厂布局 ETF
"得 ETF 者得天下"!公募巨头以及新贵们近年来在 ETF 市场的拼杀,带来的管理规模猛增势头有目共睹,业内大厂纷纷主动跟进。
就在国庆大假前夕,两家在主动权益领域较为知名的基金公司,也相继在 ETF 领域迈出重要步伐,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首先是兴证全球基金,在三季度末终于迈出了进军 ETF 市场的第一步。
9 月 25 日,兴证全球基金上报了旗下首只 ETF 产品——兴证全球沪深 300 质量 ETF。作为一家成立近 22 年、始终专注于主动权益投资的公司,此举标志着其产品战略的重大拓展。
对此,兴证全球基金表示,公司始终专注于打造优质的投资管理能力,持续完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主动管理产品线。作为一家券商系基金公司,在充分评估、审慎推进的基础上,积极筹备补充 ETF 产品线,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配置需求。
无独有偶,另一家主动权益"大厂"交银施罗德基金,在时隔 14 年后重启 ETF 产品线布局。证监会网站显示,9 月 29 日,交银施罗德基金上报了交银施罗德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 50ETF。
此前,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仅有两只 ETF 产品,分别为交银 180 治理 ETF、交银深证 300 价值 ETF,成立时间分别为 2009 年 9 月、2011 年 9 月,目前最新规模分别为 2.27 亿元、0.62 亿元。但自 2011 年以来,该公司在 ETF 领域鲜有动作,此次上报新品,无疑是其在指数产品领域加大布局力度的强烈信号。
同时,2024 年以来,交银施罗德基金在指数产品方面加紧布局,其间共发行了 5 只被动指数型基金,旗下被动指数型基金已升至 12 只。
每日经济新闻
汇融优配-汇融优配官网-网络股票配资平台-股民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