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倡议即证词:被 “明码标注” 的行业积弊
2025 年 9 月 30 日,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那份 “不得 PUA 房主” 的倡议,与其说是规范声明,不如说是一份迟来的行业自白。当 “禁止恶意压价”“不得虚报低价做局砸盘” 等条款被明确列出时,实则已默认了一个残酷事实:这类操控行为早已成为部分中介的 “生存技能”,且严重到必须用公开倡议遏制的程度。
在顺义区东兴第二社区,王女士的遭遇堪称典型。2023 年续租时,自如中介用 “优化” 一词掩盖打隔断的违法行为,电子合同里藏着陷阱条款 —— 当隔断被执法部门拆除后,房租从每月 4000 余元骤降至 2000 余元,若想解约还要支付 6000 余元违约金。这种以专业术语模糊风险、用格式合同设置圈套的操作,本质是利用信息差对房主实施的系统性 PUA。更具戏剧性的是海淀某房主的经历:中介连续一周安排 “假买家” 看房,每次都以 “户型过时”“楼层太差” 压价,最终将心理预期从 680 万砸至 620 万,事后才发现所谓买家都是中介雇佣的兼职人员。
展开剩余79%这些案例绝非个例。从昌平到密云,从租赁到买卖,房主们遭遇的 PUA 已形成完整套路:先用 “市场下行” 制造焦虑,再以虚假带看摧毁心理防线,最后用不平等合同锁定利益。当这类行为从 “个别乱象” 演变为 “行业潜规则”,倡议的出台便成了积弊暴露后的必然结果。
二、滞后的倡议:市场周期与治理逻辑的双重折射
“现在才倡议” 的时间差里,藏着房地产市场的周期密码与社会治理的深层逻辑。中介 PUA 房主的泛滥,本质是市场下行期行业生态恶化的必然产物 —— 当交易量同比下滑 30%、成交周期从 3 个月拉长至 8 个月,中介机构的生存压力急剧传导至一线从业者,KPI 考核从 “促成交易” 异化为 “不惜代价成交”。
在这种生态下,道德约束让位于生存理性。小型中介为争夺房源,公然将 “低价收房率” 纳入核心考核;头部机构虽表面合规,却通过 “优化条款” 等隐蔽手段转嫁风险。更值得警惕的是,信息不对称加剧了权力失衡:房主往往只掌握自家房源信息,而中介掌控着区域成交数据、客源流向等核心资源,这种信息垄断使其得以随意定义 “市场行情”,将个人利益包装成 “客观规律”。
从治理层面看,倡议的滞后性暴露了 “事后规制” 的固有困境。我国房地产中介行业长期呈现 “强市场、弱监管” 特征,2023 年住建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的规范意见,虽提出 “合理确定服务收费”,但缺乏具体惩戒标准。当行政监管存在留白,行业自律便成了无奈补充 —— 福州中介协会 2023 年调整佣金的倡议如此,北京此次禁止 PUA 的倡议亦如此。这种 “问题爆发 — 行业倡议 — 部分整改” 的循环,本质是治理资源未能与市场变化同频的体现。
三、倡议之外:被忽略的权力结构与制度空白
若仅将倡议视为 “行业觉醒”,便低估了其背后的社会命题。房主被 PUA 的本质,是房产交易中权力结构失衡的集中爆发 —— 在 “卖方市场” 转向 “买方市场” 的过渡期,中介本应扮演供需桥梁,却借机成为利益攫取者,形成 “既吃买方又吃卖方” 的畸形生态。
这种权力失衡源于三重制度空白:其一,房源核验机制缺失,中介可随意修改挂牌价制造 “降价假象”;其二,合同范本缺乏强制标准,“优化条款” 等陷阱条款有机可乘;其三,违规成本过低,虚假带看、恶意压价等行为最多面临行业通报,难以形成震慑。更值得深思的是,部分中介将 “PUA 技巧” 纳入员工培训,把道德风险转化为 “专业能力”,这种行业文化的异化,比个体违规更具破坏力。
倡议的出台虽迈出第一步,但 “非强制性” 使其效力存疑。正如福州中介协会调整佣金的倡议,虽明确 “买卖双方各付 1.5%”,却因缺乏强制力导致执行参差不齐。北京此次倡议若仅停留在 “呼吁” 层面,恐怕难以根治乱象 —— 毕竟,当 “压价成功可得 30% 提成” 的利益诱惑摆在面前,道德倡议的约束力显得格外苍白。
四、从 “倡议约束” 到 “制度制衡”:市场回归理性的必由之路
北京中介协会的倡议,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房地产市场转型期的治理阵痛。它说明行政监管已意识到行业乱象的严重性,却尚未形成 “事前预防 — 事中监管 — 事后惩戒” 的完整链条;也反映出中介行业在市场压力下的自我救赎尝试,但这种救赎若缺乏制度支撑,终将沦为公关表演。
真正解决 PUA 乱象,需要三重机制协同发力:首先,建立官方房源估值平台,用大数据打破中介的信息垄断,让房主掌握真实市场行情;其次,推行标准化交易合同,明确 “优化”“改造” 等术语的法律定义,堵住格式合同漏洞;最后,提高违规成本,将虚假带看、恶意压价纳入征信体系,实现 “一次违规,行业禁入”。
从社会学视角看,房产交易从来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社会信任体系的重要载体。当中介不再需要靠 PUA 促成交易,当房主无需在焦虑中被迫降价,当每一笔交易都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房地产市场才能真正实现 “止跌回稳” 的健康发展。
北京中介协会的倡议虽迟,但至少传递出一个信号:行业乱象已触及社会容忍的底线。接下来更关键的,是让 “不得 PUA 房主” 从纸面倡议,变为嵌入制度肌理的刚性约束 —— 这不仅是对房主权益的保护,更是对房地产市场信任根基的重建。毕竟,一个靠操控与欺骗维系的市场,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未来。
发布于:上海市汇融优配-汇融优配官网-网络股票配资平台-股民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